美玉为棺文梓作椁, 楩枫豫章为题凑,一起来了解下这个豪华单间上期文章***后我们一起品鉴了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旌幡,其实马王堆2号汉墓、临沂金雀山汉墓的旌幡与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也都有细致精美的彩色图画,堪称佳品。
旌幡上书写墓主姓名、籍贯的,在考古中也有发现例如甘肃武威磨咀子23号墓所出土的东汉铭旌,在麻布上有墨书篆文两行,上书“平陵敬事里张伯升之柩过所毋留”;两行铭文之上各绘一圆形,左为“朱地墨乌”,右为“墨绘回龙而身涂朱者”;铭旌的上端用一树枝为横轴。
帛画局部细节至于上面的绘画,过去解释为“内绘四灵之二”安志敏先生认为此说不妥,他认为“实际上是代表着日月的形象,左侧很明显是太阳及其所载的金乌;右侧为月亮,所载者当为蟾蜍,可能由于漫漶不清,致被误释为龙。
”1972年出土的东汉铭旌,除质地为绢外,其形制与前一件一致,上有单行的墨书篆文,作“姑臧东乡利居里出”,铭文的上面,有日月图像,右侧载三足乌、七尾狐,左侧载有蟾蜍、玉兔这一发现从侧面印证了安先生的看法。
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汉代丧葬礼仪中比较盛行的一种葬制。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部分葬制。
黄肠题凑《后汉书•礼仪志下》载大丧云:“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刘注引《汉旧仪》云:“梓宫柏黄肠题凑椁而臣下或亦僭用之”《群书治要》引崔寇《政论》曰:“送终之冢亦无法度,至用檽梓黄肠,多藏宝货,烹牛作倡,高坟大寝。
盖汉天子之椁,以柏黄肠为里而表以石”但凡是有原则***有例外,黄肠题凑虽是帝王陵墓葬制,经皇帝特赐,个别勋臣贵戚也可使用黄肠题凑《汉书霍光传》记载:“光薨,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太中大夫任宣与侍御史五人持节护丧事。
赐金钱、缯絮、绣被百领,衣五十箧,璧珠玑玉衣,梓官、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藏椁十五具东园温明,皆如乘舆制度”又如,《汉书•董贤传》:“(帝)令将作为贤起冢茔义陵旁,内为便房,刚柏题凑”又又如,《后汉书•梁商传》:商薨,“赐以东园朱寿(之)器,银缕、黄肠、玉匣、什物二十八种。
”还有个别胆大包天的人僭用黄肠题凑,或许是觉得自己生前做不了皇帝,后要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
错金银云纹车饰 固围村出土《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富者绣墙题凑,中者梓棺椁楩(音同“骈”, 古书上说的一种树,亦称“黄楩木”用来做棺材正正好)”从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黄肠题凑是一种在陵墓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三国时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中“黄肠题凑”一词时说:“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下刘昭注补引《汉书音义》曰:“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
黄肠题凑模型 南京博物馆由此可知,“黄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柏木;“题凑”是指木头头部向内堆放的墓葬结构其制大约在春秋时期便已出现,如《礼记•丧大记》郑玄注:“天子之殡,居棺以龙輴,攒木题凑象椁”当时的题凑为天子之葬,诸侯不得享用。
战国时,礼乐之制各自僭越,厚葬之风也随之而起《吕氏春秋•节丧》载道:“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椁数袭”《史记•滑稽列传》记优孟对楚庄王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王葬女滕玉:“凿池积土,文石为椁,题凑为中。
”
战国包金镶玉嵌琉璃银带钩 固围村出土其时,凑木似有的规格,《礼记•檀弓上》载:“柏椁以端长六尺”郑玄注曰:“以端题凑也,其方盖一尺”1950年河南辉县发现的固围村2号战国时期魏国王室墓,其椁室系用长短木枋纵横迭错堆垒而成。
木枋长者4.2~4.5米,短者长1米,木枋径为20~25厘米棺室周围四壁木枋堆垒共17层这种纵横垒筑的木枋,应是我国古代题凑之制的早期形态到西汉时期,题凑之制趋成熟,因当时流行用柏木构筑,故称“黄肠题凑。
”迄今所发现***早的黄肠题凑墓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郊小沿村,墓主的身份据发掘者推测为西汉初赵王张耳(于公元前202年)其题凑结构位于椁外,题凑与木椁四壁呈垂直状态题凑东、西壁横铺(题凑木长1米);南、北壁纵铺(题凑木长1~4米),其题凑形制与固围村战国2号墓不同。
湖南长沙象鼻嘴文景时长沙王墓、陡壁山1号汉墓、大葆台汉墓、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江苏高邮天山汉墓等都发现有“黄肠题凑”葬制,这使我们对这种葬制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东汉时期,随着大型砖室墓和石室墓的盛行,传统的木结构“黄肠题凑”葬制已趋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石块构筑的“黄肠题凑”。
《后汉书•礼仪志下》载,建造陵墓时,“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战国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 固围村出土考古发掘中出土有多座黄肠石墓,如河北定县一东汉诸侯王墓中出土黄肠石400多块,大部分凿成近方形,长宽各1米左右,厚约0.25米,其中174块有铭刻或墨书文字,内容为进贡石材的县名和石工的籍贯、姓氏或尺寸。
黄肠石垒成题凑,围绕在砖构墓空的外侧,在砖室上面又平铺石块三层用黄肠石建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与高邮天山汉墓的题凑结构较为相似河南孟津的邙山上也发现过一座东汉晚期的黄肠石墓,部分黄肠石上刻有文字,主要是姓氏或尺寸。
它们有的用于砌造墓壁,有的仅用于封堵墓门或墓道,实际上已失去了过去木构“黄肠题凑”墓的作用,仅保留了一些象征的意义而已感谢大家的阅读,我是作者良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苏家酒窖,每天都有***有趣的文化资讯~也欢迎评论留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哦!如果你有想进一步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小编会为你“定制”哦!。